更新时间:2024-02-18点击:1343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已经逐渐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背景下,红色教育设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是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而且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县乡级红色教育设施发展乏力,带动乡村振兴动力不足的情况,南京师范大学强化培养学院7位同学组成“红旅助振兴,红星铸青春”县乡级红色教育设施调研团队,着眼于挖掘基层红色教育设施的发展潜力与价值,开展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调研活动,致力于帮助提高红色教育设施利用程度,助力乡村振兴,以期为江苏地区红色文旅促进乡村振兴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团队成员分别来自于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地理等专业,实现了多学科交互融合,综合性的专业结构能够在调研中提供多元视角,以更科学角度看待红色文旅与乡村振兴结合的关系。2023年12月,在导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进行了科学的任务进程划分,分为线上资料整合,线下场馆调研与宣传三个部分,前期的线上调研为后期的实践夯实基础,团队成员确定以南京李巷发展成功案例为参考,总结其成功经验,同时面向江苏省十三个市的县乡级红色教育设施进行了初步的资料收集,收集过程坚持全面性和广泛性,汇总江苏省内现存红色教育设施有关资料,并且选定重点调研对象,制定线下调研计划。
团队于2024年1月深入基层,在南京、南通、泰州等市的县乡中对于选定对象进行走访调研。以南京市为例,小组成员前往南京市浦口区革命烈士纪念碑、栖霞区十月村毛主席塑像、江宁区横山新四军革命纪念馆、江宁区土桥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场馆对场馆建设情况、客流量与管理情况进行深入了解,详细掌握了调研对象的目前发展状况,实地考察依托红色教育设施促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相关情况,并对调研对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与问题进行收集,以科学视角分析探索解决可能性。在线下调研过程中,成员们了解了红色文旅与乡村振兴结合的典范,同时认识到这种模式推广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对于更好促进两者结合共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通过本次的社会实践调研,成员了解到小微级红色教育设施发展现状与进程,对单一红色教育设施发展过程中所需投入进行综合评估,汇总各地传统模式并与成功案例进行比对分析,传统模式的转型升级亟待提上日程,更多创新性的投入也需要被更加重视。因此,团队成员希望通过本次实践调研,引发人们关于江苏县乡级红色教育设施的关注与重视,思考乡村振兴的另一可能,为推动基层红色设施的充分发展与促进乡村振兴城乡协调发展贡献力量。